女儿不必去爱不爱自己的任何人,包括妻母

我之前说过,不是所有母父都会爱孩子,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现在也想说不是所有孩子都会无条件地爱母父,即使这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我逐渐就察觉到,我其实一点也不爱我的监护人。
最典型的是看到她们生病,我更多的是漠然。当然这么说很有点“白眼狼”的味道,但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甚至看到会很厌烦。我后来想或许是一种下意识的同态复仇。毕竟我小时候生病,招致的是辱骂和责怪,于是我学会了将病掩藏起来,那么她们生病的时候我又为何需要有好态度呢。
因为她们也不怎么爱我,或者说没有用一种我能够感受到的、我需要的方式爱我,而我从小也并没有能够从她们身上获得过什么对我有利的东西,不论是眼界,还是帮助,几乎所有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甚至我从她们身上得到最多的都是拖累。我想很多女孩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即使是独生女。
爱本是互为馈赠,心意相通而你来我往,是需要有回应的自然情感流动。
不爱我的人,我又何必去爱她们,我一直是这样想的。虽然她们口中一直会说她们很爱我。
当然,我的确从小被评价情感淡漠但同时又高度敏感,我会有这种态度可能和我的性格相关。但由我自己可以得知,不是所有孩子都会无条件地爱母父的,我大概是越成长越发现自己对于上一代其实是恨更多一点。毕竟她们从来没有尽心尽力地照顾过我,从未关心过我在想什么,甚至连我生病也不在意,装模作样的给谁看呢。
因为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和她们精神断联了。具体时间点记不太清,但我记得我中考成绩是我自己一个人查的,甚至把她们都排除出去我的世界,我一个人呆在家里,一个人做选择,又一个人承担,这种意思。同理,还有我自主招生时一个人飞去北京参加笔试面试,即使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也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虽然这些日后都变成了常态),我也是全程一个人处理住宿、考试这些的。还有出司考成绩被我妈打电话催着查询而我拒绝、崩溃大哭的时候,不是因为没过,是因为我都会觉得那是我自己的事情,不关她们的事,她们干涉我是故意给我增加心理负担。
所有关于我的人生大事,我都很厌恶她们的指手画脚,除了给我带来精神压力以外什么用都没有。我更倾向于一个人承担选择的后果,是的,故事讲到这里,或许大家都懂得了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不爱她们,因为家庭从未成为过我的避风港,也未曾给过我任何支持和帮助,即使是精神上的。
在身边很多人站在上一辈的肩膀上时,我是一个人的。我付出的是自己的努力、忍耐、未来,和她们没有任何关系。当然这会让我从她们手中获得任何东西都会有不适感,我会认为她们一定别有所图。
我小时候对她们表现出来的一种“爱”更像是我对同龄人的一种模仿,比如朋友问要给她妈妈爸爸买礼物买什么好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送礼物这一环?像是发现了一些什么自己应该做却没做的事情,赶紧跟上主流、模仿她们送礼物。后来才发现我根本没那么多情之所至,其实对于我而言,这更像是一种被下达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就是我在被社会主流要求、在被父权推着往前走。
社会说“你怎么可能不爱你监护人呢?”,于是被说服的我好像就突然开了窍一样觉得自己爱了,大概就这个感受。但实际上,上一辈无数次的缺位和漠不关心,根本就不值得我以爱回馈,我也的确极度冷漠自私,不会爱人,更不会爱她们。她们或许很后悔居然养出了一个不爱她们的孩子,可这是她们应得的。
当然,我也确实没有在这个破烂家庭中讨到过什么好。她们从来在我生命中都是缺位的,几乎都是她们老了、没有力气了,就开始“脾气变好”了,但可惜,我也长大了,没有那么容易受骗了。
需要的时候不出现,出现的时候已经不再需要。早干什么去了,又或者说早先都在哪里啊?然而一个家庭,没有真心,多余的是埋怨和敷衍,又算得上什么家庭,所以我对很多人都说过对于此根本不必劝我,我已经算是过于心软的人。
因世上很多人所谓的“爱”不过是一场拙劣的模仿和表演,动力往往和爱没有任何关系。她们是,我也是。但我选择不和她们死磕到底了。
——
@母亲是这个男权社会塑造出来的好母亲,但不是女儿们的好母亲,她以自己生出太子为荣以生出女儿而失望,为♂宝买房的面子问题而害怕别人看不起,为♀不婚不育而认为就不该受高等教育从而忤逆她。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在她触及到我真实想法后,说就不该让我上大学,呵呵呵!
—@作者:见过很多次“读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实际上读了这么多书看了更大的世界最有用的就是脱离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不做和上一辈一样的人。
//
@认清了。


女儿不必去爱不爱自己的任何人,包括妻母
http://example.com/2025/03/30/love12/
作者
feminism
发布于
2025年3月30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