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不需要驯服
还是觉得很奇怪,人和人的相处怎么大家都喜欢用驯服这个词来形容,尤其是一些对此概念推崇备至的文艺界人士用浪漫化的修辞手法遮掩了驯服的本意,还借此哄骗了大批不谙世事的人为了“驯服”前仆后继,其实这并不好。因为驯服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驯意味着驯养,服意味着服从,驯服意味着自我的丧失和改变。
刚开始看到这个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浪漫”,曾经我也对此概念有过迷思,但后来想通了,为什么要驯服呢?人和人之间不需要驯服,驯服本就是权力不平等的表现。
即使说是双方互相驯服,也只是意味着某些时刻的上下风发生变换罢了。人和人相处,根本并不需要驯服彼此,只是简简单单地凭着本心相处而已,最重要的是真诚。情感产生联结,情绪能量互通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谁也不需要给谁低头。
若因为自己在不可避免的糟糕的人际关系中经受磋磨的过去,那么更应该明白健康的情感联结有多重要,而不是选择重蹈覆辙。
——
@驯服指顺从的意思,通常用在人和牲畜身上。驯服的近义词是征服、降服和治服,反义词是反抗和凶狠。后来逐渐用在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上,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都不是一种对等的关系,关系只要不对等那就是错误的不应该被提倡和运用。我反倒喜欢与之相反的反抗和凶狠这种充满攻击性的词语。因为不必顺从苦难也不必顺从谁,以心交心的平等关系本就无需低头顺从。
—@作者:我之前就怀疑过因为驯养动物甚至宠物,给了男人驯养女人的灵感。
对于所谓“完美恋爱”的羡慕是深受浪漫爱叙事荼毒的表现
收到私信提问,说自己很疑惑为什么还是会对一些朋友表现出来的甜蜜完美的恋爱感到羡慕,她自己也做了自我解析,觉得情绪来源一部分在于男人提供的经济价值,另一部分在于对爱和亲密关系的向往,羡慕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一想到现在的好友可能结婚就有些许崩溃,想要知道怎么才能够不羡慕别人的恋爱,如何才能够不孤独地度过一生。
我先说,虽然我现在不再经历着这种困扰,或者说我从决定脱性缘开始就没有这种困扰,甚至说这种困扰在我个人来看非常虚幻,但我还是觉得说出这种感受不丢脸,能够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是非常勇敢的事,至少知道问题所在也想去解决问题,最怕的是嘴上不说然后心里盘算着去恋爱直到某一天突然就结婚了的那些人,那才叫被信任的人冷不丁地被捅了一刀。
是这样,如果已经脱性缘,却在生活中对于所谓恋爱有羡慕的情绪,是仍旧受到目前浪漫爱叙事的影响,男权社会下性缘霸权婚恋霸权的强势性非常明显。那么应该如何去对抗呢?其实只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你就会发现袪魅是自然而然的事,根本不需要努力去对抗。
首先呢,那些她人表现出来的“恋爱”就像是被打上柔光滤镜的致幻剂,婚恋背后一箩筐的问题那些人是不会跟你说的,因为你的“羡慕”是她们虚荣心和成就感的一环,同时教训或者教育你这种序列外或者她们认为低于自己序列的人是她们在父权序列中必须尽到的义务,是投诚献媚的投名状。她们在社会引导下对外兜售的就是这种“美好想象”,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这些我之前都说过了。
其实我觉得这种心理大家都应该会很清楚,比如互联网就最为典型,很多人都会表现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对其她细节避而不谈,选择性暴露就造成了信息差,你也不是性缘关系中的当事人,你也没有每时每刻活在对方的生活里,你不知道背后多少矛盾纠葛,多少怨怼恨意,我的意思是你认为的很甜蜜很完美的恋爱这个前提本身就不存在。
第二,所谓的“经济价值”的背后究竟代表的是什么你一定要想清楚,男权和男人是否会给你免费的午餐?当然了,男权未必不会因为你的足够听话施舍你一点残羹冷炙,或者拿出一点甜头吊在你面前骗你听话。但我之前说过男权下所谓的免费对于女人来说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价值,但很多女人并不把自己吃的亏当成亏,所以才会觉得自己赚了。
举例婚女出卖自己和后代,知妻当妻算不算亏?再举例因为男人送过礼物追求失败后恼羞成怒杀了女方,再再举例女男分手或离婚后男人起诉要求女人返还曾经赠予的礼物和折价的金钱,再再再举例关于彩礼的性质。你猜那些所谓的经济价值,女人是真的不需要付出代价交换吗?那么,与其等待男人的施舍,为什么不自给自足呢?
其三,性缘关系的爱是非常狭隘的爱,这点我说过很多次了,我理解对于那些可能调转头就奔向男权的婚女预备役的惶恐,但如果向往一段稳定长期的亲密关系,那更不可能指望性缘关系了。
如果认为友缘亲缘不够牢靠,难道性缘就足够牢靠吗?说白了,婚姻这种制度就是性缘关系的终极想象了,以宣告人身和财产的强制捆绑来达到众人所谓的“亲密”,将松散的关系通过制造枷锁来达到捆绑的目的,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强制捆绑依旧困不住人心,比如后续离婚呢?出轨呢?杀妻呢?
如果你期待一个人能够陪你一辈子,这基本上不可能,很难实现的原因有很多,我这里不说年龄差的问题,也不说志向不合而导致的分离,光是飞来横祸无妄之灾就数不清了,你要知道这世上很多意外你是无法测算的,对方很可能因为某些意外就突然离开了你。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向往一段稳定的关系,这世上最值得的就是爱自己,把自己当成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对象。你如果打算把自己彻底寄托在某一段关系里,怎么都会失衡。
如果想要生活的稳定性,那就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更别放在性缘关系里。母缘是不可以选择的,如果对方不是什么可以深交的对象,那就直接放弃。如果不想因为某一段关系的崩溃导致自己生活的塌陷,那就同时发展多段友缘关系。
——
@♂权社会怎么可能会有对女性的完美的恋爱?恋爱只不过是一个剥削女人的谎言罢了
//
@一个人是容易孤独,但是两个人、多个人在一起就不孤独了吗?我真的很惊奇这种“以量取胜”的草率逻辑,如果这么简单的话,“孤独”也不可能成为人类永恒的命题了。觉得靠找一个伴侣就能让自己不孤独、让自己更“完整”,我只能说,这往往会求仁不得仁,两个人所带来的孤独甚至会显得更加荒谬。
—@作者:其实理解她对于孤独的恐惧,毕竟社会制造出很多的后天孤女,但如果指望通过一段关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往往得不偿失,如何和自己和谐共处,不让自己因为“孤独”产生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生活,可能是一生的命题吧。我觉得有这种困惑并且比较严重的人可能是非常需要人际交往关系,也热衷于群居的性格。
@主要是这种草率逻辑是社会主流的看法,是那些结过婚的女人也会说的话,然后给小女孩灌输“长大后找个男的照顾你”这类观点。麻了,到底谁照顾谁更普遍。对于人生很多重大命题的教育国内做得可谓是挺失败的。生死教育,性教育,还有如何认识孤独、压力等等的问题,孤独是源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是跟Ta后天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有很大关系的,是跟Ta与母亲的相处模式也有很大关联的,单纯地说“找个男的照顾你”就完事了然后还持续宣传这样草率的言论,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还有就是以婚姻为基础形成的小家庭是社会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模式了,社会意识也是以“爱情”“婚姻”为诸人际关系之尊,其实也很难不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挺多女孩有女性意识的自觉,也有对现实婚姻制度弊端的认知,但是她们很多也随主流结婚去了,一方面的确是有金钱利益瓜葛,另一方面只能说这些女孩或多或少还是对婚姻有点看好的,或者不是非常排斥。她们如果能够达到世俗意义上的“幸福美满”都可以说是很幸运了,何况很多女人结了婚之后,不从比较严苛的女权观点去评价,她那过得也可以说是糟糕的。
—@作者:父权本身的生死观都如此匮乏薄弱,如何去教育后代?这里没有爱的教育、生死的认知,有的只有仇恨、怨怼、敌意,实在很符合父权逻辑。其实不奇怪,父权一直都在给女性个体制造后天疾病(心理生理),然后告诉她们性缘关系就是解药哦,可解万难,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女性前赴后继。
因为说实在话,婚姻确实里面会暗含着很少一部分从女性身上剥夺而去的利益,这个利益是相对于自然女而言的社会倾斜,父权会把这些当成甜头吸引那些不够坚定的女性,诱导她们放弃女性立场走向男人。这些女人总是会忘记那些利益本就是因为她们投诚而导致父权从女性群体身上掠夺而走的东西。
—@是哦,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啊,别人最多起影响作用,自己完善自己才是决定性的。
//
@其实如果感觉非常孤独的话,多少个人在一起都会觉得孤独的,算是精神不独立,向外寻求依靠的一种体现?不过正常的交往我也很喜欢,和短暂交往过的朋友(只要接受朋友不会永久绑定的这一事实就释然啦),和猫猫,和书本,看到陌生的网友有相同的观点,和床,和植物,和自己创造的一切,这么一说好多朋友啊!
而且孤独是很自由自在的,保持距离的友谊也很舒服。/
甚至还可以和孤独做朋友!新点子!记下来
—@作者:我现在很少会感觉到孤独,甚至说我独处会让我自己更舒服,偶尔也想过想要分享的时刻,但其实我并不向往捆绑紧密的关系,反而自在舒适又松动的友缘关系更适合我。孤独有那么可怕吗?或者说如何学会和自己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命题。只有先学会这个才能谈和别人相处。
//
@男权社会下大概率是不会有啥完美恋爱的。即使在外人看起来完美的恋爱,其实也就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只不过外人离得远,看不到那些虱子罢了。异性恋就不多说了,女男权力都不平等,正常标准都很难达到,哪有什么完美可言。同性恋里女同分TP,男同分攻受,不就是在模仿传统的男权异性恋模式么,也谈不上什么平等和完美。还是自己爱自己最好了,一个人待着真的很轻松很自在,给自己做做好吃的,出门溜达溜达,拍拍身边的花草树木,做做手工,看看书,学习思考媎妹们的女权观点,发表一点自己的小想法或者啥也不干,就是单纯地发个呆,很充实很开心呀(^ワ^*)
//
@怎么彻底脱性缘(女女性缘)呢?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我对一位朋友还留有些念想,我也想像普通朋友一样和她相处,可是有时候就会冒出想和她谈恋爱的念头,可以明确知道她不喜欢我。有时候想到这个还挺难受的,因为真的想和她只是像普通朋友一样。
其她友缘关系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交好的朋友不少(观念很合的几乎没有一个)。只是唯独她,也许是我的执念在作怪?
也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唉。
—@作者:脱性缘其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哎,我其实没有怎么努力的,因为性缘强制捆绑性和爱,就像婚姻强制捆绑生育。因为我没有这个困扰,我只能说是提供一个假设试试,看你自己具体实践有没有用哦。我之前的想法是女性可以把性唤起和精神互通分开来,思考一下你是想和对方达成怎样的相处模式。然后让性关系只是性关系,并不排她也不唯一,或许能够解决一下迷思?如果只是想深层次的精神滋养彼此,那么友缘就够,如果有性冲动那就是性冲动而已,也不需要紧密的情感联结。不过现行下女同暂时脱不了性缘,其实我觉得无伤大雅吧,只要不被男同哄骗对抗女权或者性缘脑作祟或者随主流结婚之类的,那也是在对抗父权了。
@谢谢姐姐,我感觉自己对性是没有想法的,所以应该和性没有关系。只是平时喜欢和她聊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小事,喜欢和她分享,可能是总觉得她反应平平(其实也不是,她本人性格和我是相反的,相比于我没那么多分享欲等等),所以想要更多吧,也许是一种贪心,有时也会害怕断了联系。
—@作者:那我明白啦,你认为恋爱关系才能带来更深层次的精神交流,可以获得她更多的关注,所以想要和她恋爱。但其实呢,性缘关系本身和你想要的精神互通精神滋养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哦。你的情况很可能只是你们两者对于同一段关系的精神需求和情绪价值不合而已,她没有想要和你继续更深程度的交流吧。不过这也可能是你的误解,每个人性格是不一样的,如果想改变,我觉得你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她说一说?彼此坦诚一点,知道对方的真实态度我觉得你也会释然一点。
@不过时间久了,这种想法相比于以前没那么强烈了,我的生活更充实了,和她之间的交流也在慢慢变少,相信过不了多久,这种念头会自己断掉的,只是吧,她总归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朋友,慢慢地能接受和认识到评论里一位姐妹说的“朋友不能永久绑定”的观点了。
谢谢姐姐,其实我和她说过了,她说的和你说的也差不多,只是我一直怀着侥幸心理,以为时间久了会有点变化,不过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好像也没什么变化,我觉得自己能释然了。
—@作者:友缘自在就是因为可以随意松动,按照自己的舒适区调整步伐,在拥有的时候珍惜珍重,在远离的时候坦然接受,大家都不抱憾也不后悔就好啦。
@好的,我知道啦~谢谢姐姐❤❤❤/
用“姐姐”还是“媎媎”更好一些呢?
—@作者:很多姊妹对于姐姐二字的不满在于父系语言体系中造词的恶意,指右半边构成,但平时的交流中我不会特别去强调这些,一是不是所有人都会知道这件事,二是输入法可能不自觉地就打出来了。我没有太大所谓的,只要对话中的女性对我没有恶意我都可以接受,能够理解。
/(45天后)
@上次又和她聊了好多,现在才是真的释然啦。她没有我想象中的“对我的分享反应平平”,也没有我以为的“对我们这段感情不怎么重视”。她没有我喜欢分享,没有我啰嗦,可是我们认识好久了,从认识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都很啰嗦,聊天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她回一句我回十句,以前还对她没有及时回复感到难过,但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发的消息她都有看,只是没有挨个回复,挑一些我疑惑的东西回复以及其她她能回复的。
这段友谊,是我们彼此创下的“世界纪录”。更多时候,她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我总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也是她让我在很多方面变得更加勇敢,也总会收到她的鼓励从而让我更加有动力。我期待这段友谊能给我们彼此带来更多有趣的东西。(沟通交流是真的很有用呀,毕竟只有说清楚了才能知道对方是如何看待的)
友谊是真的很棒,超级喜欢~😆😆😆
—@作者:真好啊,恭喜恭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