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浪漫爱宗教的迷思
前言:探讨「爱」的存在,抛弃男权社会的浪漫爱叙事,重新为「爱」赋能,重新定义其内涵和外延。我们所有女性可以重新定义什么是「爱」,什么是自己需要的「爱」,自己又是否真的需要「爱」。
“奴隶会爱上颈上的锁链。”
★走出浪漫爱宗教的迷思
越是年纪增长,越是觉得男权社会的浪漫爱叙事属实是一场专门针对于女性的骗局,现代社会用“自由恋爱”的假面当作幌子,实际上在不断构建权力结构,遮掩对于女性血腥的掠夺和压迫。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男人试图通过这种骗局从女性这里获得精神滋养和生育成果。
这其间的谎言着实太多太多。
如“性缘至上”、“性缘霸权”纯粹是将性缘关系剥去里面一切残酷无情的部分,浪漫化幻想化乃至虚无化,拔高性缘关系认定性缘关系高于其她任何关系,认定性对象重于其她关系连结对象。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割裂女性的其她社会关系,让其成为“孤女”。
如「友达以上,恋人未满」这种说法就是社会舆论刻意矮化友缘关系,抬高性缘关系的典型例子。「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也是刻意矮化亲缘母缘关系,抬高性缘关系的典型例子。
比如男权会打压女女友缘关系,告诉你需要提防闺蜜,再强调不存在血缘关系,朋友是不可能陪你一辈子的,只有性对象可以。又强调爱情是一定高于优于友情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反问,没有血缘关系的挚友不可以作伴,难道没有血缘关系的性对象可以吗?
再比如男权会打压母女亲缘关系,告诉母亲说女儿是不可能陪着你一辈子的,她们要去建立自己的(父权)家庭,只有男人才可以一直陪着你。转头,告诉女儿说母亲是不可能一直照顾你的,虽然存在血缘关系,但你还是要自己去找男人陪你。但是论述性缘关系时又会说爱情可以转变为亲情,所以可以长久。这种时候就可以反问,天然为血缘至亲的母女之间的亲情都不“长久”,爱情转变来的“亲情”怎么就长久啦?
女女友缘、女女亲缘、母女母缘一直在遭受性缘霸权的打压,这是长期现状,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和割裂女性,从而达到消解女性力量、分而治之的成效,这种话术往往强调性缘关系的唯一、长久、稳定性。——然而这完全是虚假的。
说到底,说一个谎要用无数个谎来圆,圆来圆去圆不上,疏漏实在太多,看不清的人是不想看清。
那么深信“爱情迷信”这种谎言的女性究竟是在追逐着什么呢?
我认为一方面是女性对于真正的母爱(妻母非母)的缺失导致她们产生认知失调,认定自己缺爱而后以性缘爱来弥补,但货不对板。因为母女联结被父权切断,母女联结本来应该是这个世界上能量最顺畅的一种确定,也是这种联结的割裂导致无数幼女开始陷入沉重的纠缠、矛盾、负担之中。
可是这部分女性只学会了对着妻母的性缘关系进行复刻,接受了这应该被推翻的一切,认定一对一逼仄排她利男的性缘关系是最终正确答案。
另一方面是男权社会一直在塑造女性对于性缘关系的“需求”,从小就灌输“你必定需要”的理念导致她们认为性缘关系是生活必需品。因为她们一直生活在这个结婚率近乎百分百的男权社会,她们从小到大所面对的都是铺天盖地对于“恋爱”“婚姻”的正面宣传。男权文艺创作中很热衷于吹捧性缘关系,着重分析其层次和内涵,无视其她关系存在。
—
父权社会在塑造“恋爱迷信”和“爱情至上”的社会氛围时总会有一种逻辑:你感到不适是因为你渴望爱,爱能够让你获得一切(这里的爱往往被狭隘化为性缘关系)。但事实是,很多人缺失的并不是爱,或者说她们以为自己想要的是爱,但其实想要的仅是最基本的善意和尊重。只是在这里,连这点都很稀有、罕见。
社会的倾斜和打压容易让这部分女性相信自己软弱无力这个假象,加之男权社会刻意驯化女性、塑造“恋爱迷信”、侵蚀女性自我,去看看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对“爱情”的向往为什么会这么强烈,尤其是异性恋女性。
因为整个男权文化疯狂用“爱情”洗脑女性,又通过剥夺女性应有的财产和资源不停来挤压她们的生存空间,导致女儿们又以为自己真的需要性缘关系,自己所缺失的一切都能够在性缘关系中获取,于是义无反顾地踏进这场骗局,身心都被压迫和掠夺,代代轮回女人“自愿”牺牲这种悲剧。
这些洗脑的最终结果都是告诉女性要去和男人形成人身依附关系。父权社会以性缘分割和归类人,让友缘亲缘母缘皆依附于性缘之下,让所有其她关系全部要为性缘关系让步,让性缘关系始终处于宰制地位。
之前就说过很多次,恋爱迷信就跟宗教拜神是一样的。牠们把爱本身的概念狭隘化,用性缘爱来垄断「爱」的解释权,甚至曲解其她情感链接的定义,性缘关系被男权社会强制赋予了很多根本不存在的意义和设定,然后再以此作为权力结构的基石维持统治。
浪漫性缘爱像是一种宗教,对此的宣传是一种致幻剂。就像姊妹所说,父权缔造的爱情神话,不过是在强者剥削弱者的过程中,给被剥削者注入的一剂麻醉剂罢了。
这种权力结构下是无法产生爱的,爱是平等、自由、舒展的环境下才能够自然而然出现的存在。
所以这是一场针对于女性的围猎,打压女性到丧失自我,然后再告诉女性自我价值要通过找到一个男人来实现。
越是缺少情感联结和支撑的人,越是容易陷入恋爱迷信性缘霸权的骗局,对于父权爱情永远处于无限美好的想象之中。
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女人通通是癔症患者。
——
@Charlotte_banana:小时候姐妹们很亲密,长大后渐渐走散疏远,她们被婚姻掳去远方,见一次都难。而我们原本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一起玩耍一起长大。“爱情”这根🥕,才是世间最强大的**(鸦片?),能让你忘了真亲缘,对假亲缘深信不疑俯首为臣。手握胡萝卜的人看着你乖巧的模样满足地给了一个拥抱。
@Sora-F:男权创造的爱情神话,和宗教本质是一样的。目的是让女人去信仰男人,让每个男人都有稳定的泄欲工具、繁殖子宫、沙包袋、免费保姆。
@烟山祭北:看完这一篇我有一点点悟了,为什么幻想作品中对友情也有很高的描写,比如心灵相通和交付生死,但我对友情却没有像爱情那么高的要求,因为在这个叙事环境下,性缘关系的地位被无限拔高,加上对早恋的打压,人对未知的好奇会放大它的作用,就导致了我对爱情有过高的幻想和期待,其实它不比友情稀奇和高贵。
@手滑错字离开我的网络:我在想,割裂女性关系,破坏女性凝聚力的,恰恰就是爱情、婚姻这种东西,有多少女孩子在谈恋爱之后就开始花大量时间在男人身上,导致自己和女性朋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同样的,婚后的女人还有多少人有朋友,有自己的娱乐空间?男人照样该喝酒喝酒,该交友交友,女人却被婚姻困在了家里。她们所谓的聊得来的朋友大概也只有已婚人士,但已婚人士又有自己的家庭,注定不可能与另一个婚女产生特别亲密的感情,所以很多婚女其实是孤独的,除了这个所谓的家庭,她们其实没有社交。
@爱是应该被唤醒的生存能力:讲得很好。爱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上下等级之分。把和男人的性缘关系当成最高级的爱的主体,把亲情友情弱化虚化成低等级的爱的配饰,简直是令人发指的愚蠢。
@PowerpuffGirl-:爱情割裂女性太有体会了,进入性缘关系的昔日好友,或多或少都要远离其他交际圈,所以催婚的父母一直说,你要是不结婚等人家都有自己家庭了,谁还理你?洗脑久了女的为了不变成孤女就去选择跳火坑。
@纵浪大化里:女孩对母爱的缺失会想办法从其它情感上获得弥补,然而友情可能或多或少都是短暂的,可她们却扑在了更不稳定且含有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爱情”身上,先天缺爱不仅导致女孩们后天疯狂渴求得到爱,甚至不惜滥竽充数,这也间接地助长了对女性的结构性压迫。
@大掀女瑾瑾瑾:前两天看到一个媎妹写得,我觉得很对「唯美的爱情故事一定要以男主在年轻漂亮的时候死亡结尾,并且二人一定不要步入婚姻,这样才可以避免一地鸡毛,更可以避免男主裤裆里翻车,毕竟活得越久,翻车的几率就越大」
@AprilMelody:在恋爱中或期待恋爱的女生,由于社会对于爱情的过度渲染和美化,而对爱情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为了爱情把自己置于卑微、奉献的境地,所谓的恋爱自由也不过是换了一个剥削她的对象。那我们要不要警惕这种玫瑰色的叙事形式呢?我觉得是有必要的,警惕被过分强调的爱,我觉得这更是必要的。
@郁彼林_ylk:因为社会把爱情吹得天花乱坠呗,看那些言情小说电视剧爱的死去活来,荷尔蒙爆表的少女当然是浮想联翩了,因为没人展示婚姻的真实面目,到了现在这个年纪现在很多爱情剧根本都看不下去,没带入感因为我知道这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
@流曦妮你是狗吗:铺天盖地的电视剧都是女性角色二女抢一男因为爱情舍弃友情,但是没怎么看到过男人为了爱情抛弃兄弟;现实中甚至鼓吹女性出嫁之后要以婆家为家要减少与娘家的参与,但是没有人说男人结婚之后要为了妻子孩子就减少原本家庭的参与……都一样的,把女性和爱情、异性对象捆绑,把她从其他关系中孤立出来。
@冻干咖啡气泡水:深入浅出。恋爱关系就是被各路媒体文艺作品社会文化建构出来包着金箔的屎,一种邪教,着了这种邪教的女性跟发了疯一样自甘堕落为奴隶。被男人盘剥价值还心甘情愿在这种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对等关系里沉沦。
@是水苏糖呀:婚姻一直是男权社会的基石,是对女性制造出来的牢笼,是男性剥削女性的工具。以前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父权和夫权的利益交换,交易品就是女儿或妻子。近现代开始违抗父权,追求自由恋爱,是一种进步。现代为了引诱女性进入婚姻陷阱,男权夸大“爱情”,从小对女性进行洗脑。对于现在来说婚姻已经过时了,以后必将是婚姻制度被废弃的时代。女性需明白爱情是众多感情中的一种,并不比其他感情更崇高。爱情也不等于婚姻,婚姻是需要被废弃的男权制度。
@-mylittleairpod :友缘关系可能是最容易达到长期能量平等交流的一种关系了。人的本性就是这样,近则不逊,远则怨,性缘关系扯来扯去都是抓着彼此永恒的劣根性纠错,做着无用功还声称自己迈上灵魂高台了。
@大约在远方:旧社会家庭中只有男性之间是直系亲属关系。比如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而女性之间的亲属关系被切断。母女关系是“女儿早晚要嫁出去”“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人”。女人之间想要在家庭中长久相处,只能以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的形式相处,无法以直系亲属的关系久居。
@厌男厌得很: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再也不相信爱情”,嘲弄自己的同时,也在隐隐表达对原博所说的“性缘”求而不得的无奈。一些他者很容易认为说话的人“一定深深受过伤,所以才不相信爱情”,进而认为说话者必须进入到某段性缘关系中,获得来自“男性”的滋养,才能重构完整的自我。 而这本身就是谬论。
@坐标轴达尔:人类简史中指出人在进化过程中成为食物链统治者是因为人类的语言可以讨论虚构的事物,进而凝聚力量。比如图腾这个东西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人通过语言创造出来,让所有相信图腾的人变成伙伴、宗教、国家、民族……这个观点醍醐灌顶振聋发聩,自从知道这个观点后再来看什么“爱情” 这个概念,这不就和图腾的本质一样吗,都是人自己创造出的概念,一切由人创造的概念必然有目的。真的,自从知道人的语言和其他动物的语言相比,最独特的功能就是人能讨论虚构的事物,就能创造出很多概念,每个人都活在创造出的概念中后,男权社会的种种概念都不攻自破,难以说服我。
——
@通透,十分通透,看的太多网络上的女性投稿都是被虚假的假冒的伪劣的爱所绑架,然后自我贬低,太多了,多到让人觉得悲哀。
//
@媎妹,我从微博爬过来找你了,你的文字真的给了我太多的启发,爱你(๑❛ᴗ❛๑)
—@作者:谢谢喜欢,我短期内也不打算回微博了,看能不能把文都搬运过来🥰(希望这里没有蛆再来了)
@≧∇≦
//
@我觉得像自恋型人格障碍之类的人就是男权社会下特有的蛆虫,是人吃人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由不良的社会滋长,又被不良的社会兜底。
—@作者:男人啊,一生的巨婴。
——@婚姻造福男性说:“你今天的安稳生活不是某个人爱你得来的,而是你身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得来的。”
//
@我朋友恋爱,让我评价一下她对象的长相。我说:挺人模人样的,一看就受医生欢迎。
因为她对象长得很……虚,但她沉迷恋爱不可自拔。
于是,她说:那你是不是喜欢上他了
我:🤯🤯🤯,我是你闺蜜啊!你怎么那么想我!
那一刻感觉她真的好陌生啊……,又是那种想嘎得赶脚。
一想起来还是很伤心,大爷的,她现在真的好陌生啊!/
更恐怖的是,洼地女人从小被妻母打压狠了,父蝻打不打压倒是无所弔谓,因为本来就没有联系,几乎与父蝻无交谈,被牠们打压,内心不会有太大波动。
而在这个窒息的家庭里,和女儿最强大的连结——妻母,却是把亲身女儿打压得最狠的人!
而且这种打压往往带有“向蝻人邀功”意味和“上”对“下”的权利性质的,因此,恋爱文化的灌输都有点显得苍白无力了,女人容易掉入“性缘陷阱”(自己大脑产生的性幻想)而无法自拔,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生中来自妻母的打压和剥削,最崇拜的、最亲近的母亲是最“恨”女儿、最不把女儿当人的人(很多女儿长大后,会觉得母父变得对自己很客气,甚至有点陌生,总希望她像以前一样再骂一骂自己,但得到的只有刻意疏远,而蝻儿子永远不会被如此对待)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呵呵(ꄱੈˍꄱੈ)
有空,妳们可以好好观察一下妳妈是不是这样,明明她年轻时总是因为自己应有的权利和牠吵架,而等我长大了,却时时刻刻讨好牠,生怕她被牠抛弃!明明我才是最有能力给妳养老的人啊!
再说回来,一代一代的妻母们是蝻人最忠实的虜仆,像老太监一样,老太监是怎么虐待剥削小太监的?又是怎么狗腿子地讨好皇帝的?
本来想用容嬷嬷的,但是我喜欢她,也不想污名化嬷嬷!我喜欢她,不是因为她扎紫薇,而是皇后对于她而言,不仅是主子,还是女儿,如果我有这么个护着我的妈,我做梦都会笑醒!而且容嬷嬷本来就不是坏人,只是在蝻权社会下往往会有刻板印象认为:“妳不柔弱、妳不瘦、妳不温柔、妳不善良,妳就是老巫婆,就是坏的!”
@分析得太好了,我觉醒了一小点,还不时冒出性缘欲望,中毒太深了。
@性缘爱是什么?是蠢人的娱乐方式。
而其她人的娱乐来源是权力。性缘爱是有意地将“非理性”美化,是一种可供观赏的溺水状态。它是送给失权者的morphine(吗啡),是使失权者止痛并乐在其中的成瘾制剂,目的是使失权者在不断把自身能量外泄给上位者时得到精神麻醉。爱是下位者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
推特:@這個姊妹的號被ban了,好可惜看不到她的分析。請問有沒有友友知道她推號或者其他社媒賬號哇?謝謝分享呀!
—@她们从未忘记:这个推就是用来考古搬运补档那些被炸号/被禁言/被隐藏的简中女权讨论和文章,提到的号基本已经不存在了,不过她在blog还有号
@好的,我去瞧瞧!謝謝妳們